
守護溪頭海尾-社會與生態環境共生的實踐 》 活動剪影
培育環教和生旅領航員
公告單位: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
公告日期:2020-01-07
主題簡介
一般民眾要認識自然生態,大多需要有生態解說導覽人員的介紹入門,才有辦法在適當的地點與時間,觀察到動人的生態景觀,而一般人對於潮間帶觀察的基本原則都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,常常都是撲空敗興而歸。所以特別將螃蟹地圖以教案的方式來編排設計,[台江螃蟹地圖]讓摺頁的運用可以是一場室內外課程兼具的教材,可以讓大人小孩都容易上手的地圖教材。
主題特色
生態地圖所具備的特色:
- 事先準備:觀察潮間帶,最重要的是了解當地當日的潮汐時間,由於漲潮退潮完全影響螃蟹的活動行為,若沒有搭配乾潮前後2小時黃金時段,是不容易觀察到螃蟹的可愛行為。
- 觀察要點:基本裝備是觀賞大自然不可忽略的事先準備,每種動物的特性不同,也有不同的觀察模式與距離的限制。對於環境棲地的了解也很重要,除了螃蟹,還可以觀察到其他的生態物種也是環境教育迷人的部分。
- 最佳觀察時間: 不要以為退潮了就能夠看到螃蟹喔!你知道螃蟹很怕冷嗎?千萬不要在冷颼颼的夜裡觀察螃蟹!晚上是看不見招潮蟹的!寄居蟹在下雨天會更多更多!陸蟹在夜晚或下雨天才會容易出現!!
- 神奇螃蟹圖鑑:螃蟹寫真照搭配手繪圖,可以更清楚察覺細部特徵,而特徵是辨識物種的基本方法,讓大人小孩都更容易上手。
- 棲地介紹與大地圖:不同的螃蟹有不同泥岩質的偏好棲地,多水或乾燥的泥灘地看到的是不同的物種。大地圖呈現小區域多元的生態環境,棲地越多元,看到的種類也會越多喔。
- 連結iNaturalist 進行公民科學:螃蟹地圖提供一組QRcode可以拍照上傳沒有列在地圖圖鑑上的螃蟹。(iNaturalist是一個公眾科學專案及社交網路服務,以標記並分享全球各地的生物多樣性為理念,平台上的觀察記錄可為科學研究專案、保育機構及公眾等提供有價值的開放資料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