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設定:    

國立台南大學

計畫介紹、執行成果

整體計畫簡介

  本校以當前高等教育強調的個別化和跨域化精神( I2 ,individualization、interdisciplinary),培育學生具備幸福五要素PERMA(正向P、投入E、關係R、意義M及成就感A)為目標,運用制度、教學、學生學習三面向之創新,並落實在本校高教深耕計畫。

  第二階段的計畫,植基於第一階段奠定的基礎,在「教創領航 PERMA I2培育幸福南大人」理念下,參酌聯合國SDGs、全球高教趨勢、地方政府產業與本校學生所需,強化優質教育、永續城鄉、潔淨能源、生態保育、經濟成長與全球夥伴關係等面向對應增加計畫內涵,共執行七大主軸、五個USR Hub、一個大學社會責任萌芽型計畫。七大主軸之內容概述如下:

  A主軸「教學品保、課程優化」以IR分析與本校發展的「學習成效預測模組」與「選課推薦模組」及教育部UCAN系統,整合為QICC系統(教學課程及職涯輔導品保系統),完備學系品保手冊,作為課程改革的依據,並提供學生從入學、選課、預警、生涯等各面向適性化輔導;且依據系所外部品保建議,輔導各系進行精準課程的改革,以建立系所的發展特色。

  B主軸「基礎扎根、未來躍升」在全人發展的理念下,培育各項南大人與世界公民應有的素養,如強化資訊力培育中心之功能,以多元方式提升非資訊系所學生的資訊力,並以CS+X的理念設計程式設計課程,以獎勵及補助的方式,提升全校學生程式設計的自學成效。中文閱讀書寫能力上,賡續提升文章閱讀理解的能力並以具學群特色的閱讀書寫,培育具獨立與批判思考並善盡社會責任的知識分子;強調融入服務學習的生命教育,並重視學生課外活動十大核心能力與領導力的培育,鼓勵學生培養自己成為新世代的青年領袖。
  再者在未來的計畫中,本校因應校務研究的分析,將對通識教育進行大幅改革,如開設多元跨領域的通識微學程,讓學生順利具備跨域學習的基礎能力;以服務學習與社會實踐融入通識教育課程,並實施學生幸福感(PERMA)之課程,期望學生經由課程,提高個人正向心理資本,並能積極投入學習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,從生活中體驗並獲得意義感及成就感;另推動運動休閒護照,培養師生健康運動習慣,營造活力與身心健康的校園;建置多元的學習輔導系統與學習個案管理機制,以落實個人優勢的教育,提高學生的韌性。

  C主軸「教專發展、教師成長」除賡續強調本校的創新教學外,更希望能發揮教創領航的角色,拓展教學創新模式,提升教師翻轉教學、設計思考、教學焦點討論等前瞻教學的能力;擴大教師教學創新成長基地與創新教學資源庫之功能,教學諮詢團隊與前瞻教學輔導團主動提供服務;並因應後疫情時代賡續充實雲端學院內容,提供學生自學的資源與機會。

  D主軸「寰宇移動、翱翔國際」賡續培育學生國際視野及移動力,使學生具多元文化理解及優異的外語溝通力,且為因應疫情,將加強推動與境外優秀學校辦理跨國線上視訊活動,讓學生們在分組討論中學習不同文化與思考脈絡,讓更多的學生不受時空、地域、疫情及出國經費的限制,開拓國際視野,進而學習提高就業競爭力。再者擴大與境外中學及升學單位簽訂境外專業發展合作協議,提供優秀學生入學獎學金。

  E主軸「學產攜手、前景在握」的目標是讓學生從認識自己,瞭解職場,掌握未來工作所需的關鍵素養,並結合產學合作之機制,在帶動大臺南地區的產業升級時,也提供學生的實務實習與未來就業的機會。為因應本校學生在共通職能中創意能力待提升的狀況,以及當前產業對創新創意的需求,將積極開設創新創意創業課程與微學程,擴大創客空間與辦理校園創業競賽,藉以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氛圍,提高學生的三創力。加強以證據本位的適性化生涯輔導,推動專業實習課程及鏈結產業交流活動,提供業界實務工作體驗;最後建置畢業生回饋系統,以確保畢業生與雇主之建議能精準回饋至系所與師生,以培育學生的就業力。

  F主軸「博藝師培、百年樹人」為本校百年多來的教學特色之一,而本主軸為培養當前國小教學現場最需要的科教素養、雙語教學、英語教學、本土語文教學及學習扶助(補救教學)的師資,彌補當前小學教師科學教育素養不足,為2030年雙語國家之目標做準備,也在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,率先培育本土語言的閩南語教師,以提升本校師資生小學專業以外的多元專業素養,提升其就業力。

  G主軸「傳承實踐、在地創生」彰顯本校深耕在地的特色,將以社會實踐辦公室為本校大學社會責任之執行單位,除協助USR萌芽型計畫「七股偏鄉教育補給站」、支持敘事力計畫「藝文啟航-鯤島奇幻冒險之旅」外,並落實「文資聲影 臺南傳承」、「文化灣裡 灣裡文化」、「南瀛紡織 鑑古知今」、「設計赤崁 創藝銀同」及「大埔水鄉 三生共好」五個USR Hub,並持續支持本校特色之一的「幸福集氣 勇敢再續」(全國弱勢身心障礙兒童的輔具設計計畫),擴大本校社會責任踐行範圍至全國。並依本校社會實踐發展的藍圖,賡續落實社會實踐課程改革、社會實踐學程的開設及社會實踐學院的建置,期使大學社會責任之推動能永續經營。

  運用上述的教學、研究、產學合作與拓展服務,本校將賡續從制度、教學、學習文化三大創新,翻轉教學與學習文化,型塑符應本校中長程發展的特色,如師資培育、在地創生與符應臺南沙崙園區發展所需的綠色能源人才,而最終目標為培養出能「安身立命、立己達人」充滿幸福感、正向心理資本、樂觀與積極奮鬥,成為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推動者之學生,彰顯本校「人文、專業、在地、國際、創新及永續」兼具的辦學特色,並於2025年達到「具在地特色與世界接軌的精緻典範大學」之願景。